1.什么是中国近现代史?其主流和本质是什么?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1)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和历史;(2)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3)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
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的叙述和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为了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1、了解国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国民文化素质;2、借鉴历史经验,为振兴中华,建设现代化的中国献计献策。
了解国史国情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能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感;
3、联系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辛历程,谈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近代史的主题:中国人名在谋求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的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过程.
四条线索:
1、列强侵华史:主要史实有五次侵华战争及列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侵略
2、中国人民抗争史、探索史: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几大运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义和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有1919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后的探索.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4、政权更替史:正确区分以下政府---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瑞金政府、伪满洲国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汪精卫伪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5、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2)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如果每一偶外来势力干扰,中国将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故选择了社会主义。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化为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矛盾。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势力转变为反对外国殖民侵略。
6、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其二,封建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中国。
7、试述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8、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9、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意义: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原因和教训: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10、试述近代中国各派力量对国家出路早期探索的方式、方案及其教训。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原因:未触动封建制度。教训:不触动封建制度的改良不能救中国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指导。教训:旧式农民战争不能救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追求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弱小,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性妥协性。教训:资产阶级改良不能救中国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原因同上。教训: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行不通。
二者的总教训: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1、试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原因。
12、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从规模、持续时间、影响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如天地会、捻军起义等】加速了清王朝衰败过程。(2)它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天朝田亩制》,比较完整的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3)太平天国严厉批判了孔子以及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当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时,其将士们也进行了英勇斗争。(5)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属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13、从现代化的视角论述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洋务派通过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某些促进作用,使资本主义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2)、洋务运动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开始(3)、通过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带给了人们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视野。(4)、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14、以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为例,试比较近代中国改良和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4、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不同点
1、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2、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4、领导人不同:维新运动基本上是一批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书生,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学问渊源具有政治抱负却缺少谋略和政治经验才干。代表人:康有为、梁启超;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革命领导人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
15、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进步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时代性和阶级局限性。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 。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16、从现代化的视角论述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一,它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共和政治时代,中华民国的《临时约法》赋予人们集会、结社自由,国民的政党意识,参政意识加强。
第二,它促进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封建君主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其后中国出现了一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时期。
第三,它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人民的社会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追求民主、平等,反对专制、愚昧,妇女解放第一系列变化无一不是肇始于辛亥革命。
17、试述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教训与启示
胜利: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促进了民主运动的高涨,这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空前加快。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失败:袁世凯篡夺了胜利果实,外国势力并未被驱逐出中华大地,革命者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从根本上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1).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2).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3).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 (4).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18、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伸,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2)它大力宣传民主科学,将人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收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马克思:(1)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2)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4)外来影响——“一战”的影响:“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
19、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了怎样的新局面?
大事变: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新局面: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为什么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如何探索开辟: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这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井冈山是摇篮:(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榜样。(2)它在革命低潮的情况下重新聚集力量,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3)成功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
22、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实际上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避免了中国革命遭到更为严重的损失。
2、遵义会议对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改组,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遵义会议对党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和对错误军事路线的纠正,都是在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因此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我们应该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24、有人认为日本在二战中只是输给了美国的原子弹,从而否定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作用。请对此表述自己的看法。
此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是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第二,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 第三,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第四,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第五,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因此,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的推动与坚挺的支撑之下,中国人民同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日本在二战中只是输给了美国的原子弹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25、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一,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着。第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战略返攻准备了条件。第四,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试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不同:(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有异: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者是党外合作,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军队和地盘,即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两党都承认的正式的政治纲领。
(6)合作的阶级基础有异: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7)中共对领导权的态度和斗争策略不同:前者不重视甚至放弃领导权,以退让求团结;后者坚持领导权,以斗争求团结。
(8)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28、试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半个世纪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抗日战场不但打破了日本“北进”的战略,而且迟滞了日本“南进”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美英盟军对日作战,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主要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正义必胜。2.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外同胞的大力支持。 4.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实现了国共合作一致对外。5.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及美苏等国际援助和支持
29、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如何?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共产党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力图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独揽抗战胜利果实,使中国社会退回到抗战前的老样子,中国的前途处在和平发展与内战再起的十字路口上。政治上:为争取和平,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军事上:针对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3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第一,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人心。在抗战胜利时曾经对他抱有很大希望的原沦陷区人民,也很快对他感到极端的失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收变成了“劫收”,大发国难财。 第二,国民党之所以迅速失去民心,还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除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以外,更无限制的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这样,国民党当局就将全国各阶层人民之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就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31、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第一,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买过,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多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第二,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繁多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他们某些不妥的意见进行批评,诚恳地帮助他们进步,这是的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第三,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第四,中国共产党也邀请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愿望。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其建国方案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3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他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于牺牲精神,最坚定,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强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34、为什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带领人民实现从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
为什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都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进一步加深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他们为对象。
(1)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资本的控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2)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3)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怎样:
35、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变革: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意义: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的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有效应对国际国内诸多风险和挑战。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政治保障。
37、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38、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